用科技构筑未来智慧农业体系
中国耕地面积仅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10%,而农药、化肥的使用量却占到全世界的35%,浪费量惊人。因此,国家提出,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,这意味着,未来农业一定需要有科技含量的产品。
近日,广州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、CMO龚槚钦就极飞深耕农业四年来的发展变化,阐述了对未来几年智能农业的发展预测。
用智慧农业保障明日餐桌
中国农业在耕、种、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了,达65%以上,而植保环节却还是以传统的手动施药为主,这是极飞科技研发农业无人机的初衷,但广州极飞科技创始人、CEO彭斌对未来智慧农业体系的构想,却从未局限于高效便捷的植保无人机。
极飞科技研发的智能测绘无人机C2000,被用作采集田间数据,而称为农田里的“电子稻草人”FM1智能监测站,将会更好地获取田间数据,从而为无人机提供更好的喷洒方案支持。彭斌介绍说,从用于大田作物的无人机,到果树喷洒作业的植保无人机,它们都在进化,未来会更加智能化、易操作,成本也会降低。
在研发新“武器”的同时,极飞科技也在对现有的农业机械进行改进,依托整个农业智能化的平台,积极研发更多应用在农业领域的自动化驾驶设备,包括各式各样的农田机器人等。“这是极飞在产品体系上的一个构想。中国有2700万台拖拉机,未来一定会进行全自动、半自动的改造。”彭斌说。
2016年,极飞提出了明日餐桌的概念,希望明日餐桌上的食品更加安全、更加健康。“这是整个极飞人在做的一件事,是我们秉承的价值观。”彭斌认为,一家公司要被人尊重,不是看利润有多高,而是看对这个社会有多大贡献。我们相信,做农业无人机,做智慧农业,是一件非常有未来、有社会价值的事儿,因为它可以减少施药量、减少水污染,改善生产效率,最终可以保障食品安全。
智能农业走向何方
过去的一年,龚槚钦跑了8个国家、14个省份和100多个农场,认识了几十个在农业科技领域创业的朋友和公司。
龚槚钦预测,以无人机和自动化拖拉机为代表的前端“机器人”产业会快速发展。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会率先在产业链的末端爆发。目前全世界的农产品利润都集中在零售端,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减少,价值链往上游移动的趋势不可避免,最先增长的,一定是从采收到零售的这一环节。
龚槚钦认为,在“种植智能化”方面,目前的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还不足以支撑高精度的病虫草害监测、土壤有机质监测。但利用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的“AI工具”会首先帮助种植者和养殖者提高采收精准度,以及生产过程的透明度,从而提高农产品输出质量,获得与经销商议价的能力。这类AI工具开发简单成本低,而农户的数量和议价需求又极其巨大,很像几年前城市里的各种生活类O2O工具。只不过一个在城里,服务的是消费升级,一个在乡下,服务的是供给侧改革。
农业产业推动智能化发展
彭斌认为,从两年前,极飞就在农业无人机的精准、智能、高效、安全方面做出努力。“但这已经是过去时了,未来智慧农业,不应该只有无人机,还有其他与无人机相关的科技设备。”彭斌说。
未来,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劳动者日益减少,农业科技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,这是众多农业科技公司最大的背景。
龚槚钦认为,中国的农业科技公司会比任何国家发展都迅速,原因是中国农业产业规模巨大,求变的需求更大。相比40年前开始的机械化,和15年前开始的自动化,这一轮的“智能化”竞争,比拼的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,拼的是数据量,也就是农户数量和生产经营的多样性。中国的小农经济一旦有了简单易用的数据采集和分享工具,爆发出来的产业优势将不可估量。
- 上一条现代牧民的“智慧生活”
- 下一条网络安全风险向物联网蔓延